抗论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抗论』
拼音:kàng lùn
注音:ㄎㄤˋ ㄌㄨㄣˋㄌㄨㄣˊ
解释:
1.立论。
2.大声争论。
3.相对晤谈。
4.谓在言论上相抗衡。
5.抗议。
古代诗词
宋代.王安石.元献晏公挽辞三首:「抗论辞多秘,赓歌迹已陈。」
宋代.刘宰.分韵送王非之官山险得再字:「勿恃事理直,抗论多慷慨。」
宋代.李昴英.闻祶阁职免机关报任之报二首:「远民冤甚草菅芟,抗论公庭出至諴。」
宋代.刘黻.悼承龙坡居士:「抗论异端自,观志天爵修。」
明代.刘基.赠柯遂卿一首(并序):「曳裾公府门,抗论回星辰。」
基本字义
抗kàng(ㄎㄤˋ)
1、抵御:抗击。抗争。抗拒。抵抗。顽抗。
2、拒绝:抗议。抗上。抗命。抗税。
3、对等:抗衡(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)。
基本字义
论(論)lùn(ㄌㄨㄣˋ)
1、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:论断。论点。论辩。论据。论者。议论。讨论。辩论。
2、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、理论和言论:理论。舆论。专论。社论。
3、学说,有系统的主张:系统论。
4、看待:一概而论。
5、衡量,评定:论罪。论功行赏。
6、按照:论件。论资排辈。
7、姓。
其他字义
论(論)lún(ㄌㄨㄣˊ)
1、古同“伦”,条理。
2、〔论语〕中国古书名,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。
3、古同“抡”,挑选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