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诘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克诘』
拼音:kè jié
注音:ㄎㄜˋ ㄐ一ㄝˊㄐ一ˊ
解释:谓能治理。
古代诗词
明代.刘基.感时述事(十首):「尚克诘戎兵,丕显厥祖谟。」
明代.王世贞.汉郊祀歌二十首 其五 西颢:「既徵既狝,克诘外侮。」
基本字义
克(剋)kè(ㄎㄜˋ)
1、能够:克勤克俭。
2、战胜,攻下:攻克。克复(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)。
3、制伏:克服。克制。克己奉公。以柔克刚。
4、严格限定:克日。克期。克扣。
5、消化:克食。
6、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: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。
7、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,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;亦是其地积单位,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,约合一市亩。
基本字义
诘(詰)jié(ㄐ一ㄝˊ)
1、追问:反诘。盘诘。诘究。
2、谴责,问罪:诘责。诘让。诘难(nàn)。
3、〔诘朝(zhāo)〕早晨,亦指次日早晨。
其他字义
诘(詰)jí(ㄐ一ˊ)
1、〔诘屈〕曲折。亦作“佶屈”。
2、〔诘屈聱牙〕(文章)读起来不顺口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