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噤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口噤』
拼音:kǒu jìn
注音:ㄎㄡˇ ㄐ一ㄣˋ
解释:口紧闭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酬南洛阳早春见赠:「寒缒柳腰收未得,暖熏花口噤初开。」
魏晋.曹丕.临高台:「口噤不能开。」
唐代.杜甫.相和歌辞·后苦寒行二首:「玄猿口噤不能啸,白鹄翅垂眼流血。」
唐代.杜甫.朱凤行:「侧身长顾求其群,翅垂口噤心甚劳。」
元代.姬翼.西江月:「唱出诸方口噤。」
基本字义
口kǒu(ㄎㄡˇ)
1、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2、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口。
3、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港口。
4、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5、破裂的地方:口子。
基本字义
噤jìn(ㄐ一ㄣˋ)
1、闭口不说话:噤口。噤声。噤若寒蝉。
2、因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:噤战。寒噤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