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龙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枯龙』
拼音:kū lóng
注音:ㄎㄨ ㄌㄨㄥˊ
解释:指苍松的枝干。因其盘曲如龙,故称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元稹.画松:「翠帚扫春风,枯龙戛寒月。」
宋代.汪元量.吴山:「海枯龙去雨淋淋,羯鼓喧哗山禁林。」
明代.钱岳.陈桧:「云拥鹤巢溟海暗,火枯龙骨艮官遥深根入地应千尺,老干擎天已十朝。」
清代.严遂成.夜宿龙门县:「月黑虎斯怒,泉枯龙不吟。」
元代.耶律铸.乾海子:「沙葱焦枯沙蓬乾,海子乾枯龙子殚。」
基本字义
枯kū(ㄎㄨ)
1、失去水分,水全没有了:干枯。枯萎。枯槁。枯荣。枯鱼衔索(串在绳索上的干鱼,形容存日不多)。
2、没趣味,无生趣:枯燥。枯肠(喻枯涩贫乏的思路)。
基本字义
龙(龍)lóng(ㄌㄨㄥˊ)
1、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2、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
3、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4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