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攘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狂攘』
拼音:kuáng rǎng
注音:ㄎㄨㄤˊ ㄖㄤˇ
解释:
1.纷乱貌。
2.猖狂作乱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黄庭坚.悲秋:「蚿百足之狂攘兮,夔踸踔以行地。」
宋代.戴表元.听琴行赠沈秀才:「相逢正值酒钱空,徉狂攘臂红尘市。」
基本字义
狂kuáng(ㄎㄨㄤˊ)
1、本称狗发疯,后亦指人精神失常:狂犬。疯狂。癫狂。发狂。狂人。
2、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:轻狂。狂妄(极端自高自大)。狂吠(狗狂叫,借指疯狂的叫嚣)。狂乱。狂野。狂躁。狂恣。狂草(草书的一种,风格狂放无羁)。
3、气势猛烈,超出常度:狂风。狂飙。狂热。力挽狂澜。
基本字义
攘rǎng(ㄖㄤˇ)
1、侵夺,偷窃:攘羊(指暴露亲人的过失,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中的“耳父攘攘,而子证之”)。攘夺。攘窃。攘善(掠人之美)。
2、推,排斥:攘斥。攘除。攘夷(抵御外国侵略)。
3、烦乱:攘攘(纷乱)。扰攘。
4、捋:攘袂。攘臂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