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童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儒童』
拼音:rú tóng
注音:ㄖㄨˊ ㄊㄨㄥˊ
解释:明清科举制度,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,不论年龄大小,皆称童生,别称儒童或文童。
古代诗词
明代.王世贞.口号十首 其一:「儒童本来菩萨,大觉亦是金仙。」
宋代.程俱.题叶翰林阅骏图:「儒童抱送太一况,下游阊阖观琼台。」
清代.丘逢甲.以摄影法成澹定村心太平草庐图,张六士为题长句,次其韵:「已抑公羊作饼家,更诬孔子为儒童。」
清代.钱楷.周岐东大令以菩提纱见赠赋谢:「儒童菩萨取材一,此论可矫辟佛谈。」
基本字义
儒rú(ㄖㄨˊ)
1、指读书人:儒生。腐儒。通儒(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)。儒林(儒者之林,旧指学术界)。儒雅(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)。
2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、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:儒家。儒教(即“孔教”)。儒士。儒术。儒学。
3、古同“懦”,懦弱。
基本字义
童tóng(ㄊㄨㄥˊ)
1、小孩子:儿童。童工。童谣。童话。童心。童趣。童真。
2、旧时未成年的仆人:书童儿。
3、没有结婚的:童男。童女。童贞。
4、未长成的:童牛(没长角的小牛)。
5、秃:童山。头童(喻人秃顶,如“童童齿豁”)。
6、古同“瞳”,瞳孔。
7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