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兀臬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兀臬』

拼音:wù niè

注音:ㄨˋ ㄋ一ㄝˋ

解释:
1.亦作"兀臲"。
2.动摇貌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臧奎.夏夜与魏野陈越会宿河亭联句三十韵:「义路自坦夷,世途终兀臬。」
清代.夏曾佑.后黄公庐 赠吴遂君:「秋风无赖犯破席,绳床兀臬如舆图。」
清代.边浴礼.京邸感怀三十二韵:「九州几兀臬,千里一疮痍。」

基本字义

wù(ㄨˋ)

1、高而上平,形容秃山,泛指秃:兀鹫。“蜀山兀,阿房出。”

2、高高地突起:兀然(a.高高突起的样子;b.突然;c.昏沉无知的样子)。突兀。

3、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:兀那。兀的(dì)(a.这,这个;b.怎么,怎的;c.突然)。

基本字义

niè(ㄋ一ㄝˋ)

1、箭靶子。

2、古代测日影的标杆。

3、标准,法式:圭臬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兀兀穷年 陶陶兀兀 奉为圭臬 金科玉臬 玉圭金臬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