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踠伏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踠伏』

拼音:wǎn fú

注音:ㄨㄢˇ ㄈㄨˊ

解释:犹蜷伏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卢纶.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:「前林有兽未识名,将军促骑无人声,潜形踠伏草不动,双雕旋转群鸦鸣。」
清代.黄遵宪.宫本鸭北索题晃山图即用卷中小野湖山诗韵:「下有黑狮白虎踆踆踠踠伏阙下,上有琼楼玉宇高处天风寒。」

基本字义

wǎn(ㄨㄢˇ)

1、骡马等脚与蹄相连接的弯曲处:“马有双脚胫,亭行六百里,迴毛起踠膝,是也。”

2、弯曲:“马踠足,是以不得速。”

3、病名,手脚弯曲不能伸直:“然得而腊之以为饵,可以已大风、挛、踠、瘘、疠。”

基本字义

fú(ㄈㄨˊ)
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7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不伏烧埋 不甘雌伏 发隐擿伏 伏龙凤雏 发奸擿伏 伏首贴耳 福倚祸伏 伏法受诛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