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苇苕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苇苕』

拼音:wěi tiáo

注音:ㄨㄟˇ ㄊ一ㄠˊㄕㄠˊ

解释:芦苇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白居易.渭村雨归:「闲傍沙边立,看人刈苇苕。」
宋代.黄庭坚.红蕉洞独宿:「永怀玉树埋尘土,何异蒙鸠挂苇苕。」
近现代.陈独秀.感怀二十首:「哀哉蒙鸠子,托命于苇苕。」
明代.丘濬.题圣果寺介亭诗:「料公岂恋苇苕地,才业施为自兹始。」
宋代.刘克庄.尉侄寄百雀图:「具体侔针粟,卑飞集苇苕。」

基本字义

苇(葦)wěi(ㄨㄟˇ)

1、〔芦苇〕见“芦”。

基本字义

tiáo(ㄊ一ㄠˊ)

1、古书上指凌霄花。

2、〔苕子〕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茎细长,羽状复叶,花紫色,可作绿肥。亦称“野豌豆”。

3、指苇子的花。

其他字义

sháo(ㄕㄠˊ)

1、〔红苕〕甘薯的别称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负芒披苇 黄茅白苇 一苇可航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