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壝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外壝』
拼音:wài wéi
注音:ㄨㄞˋ ㄨㄟˊ
解释:围绕祭坛的矮土墙。亦泛指祭坛。
古代诗词
南北朝.庾信.周祀圜丘歌 皇夏:「旌回外壝。」
南北朝.庾信.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二 皇夏:「旌回外壝,跸静郊门。」
隋代.牛弘等奉诏作.先农歌 諴夏:「敛跸长阡,回旌外壝。」
基本字义
外wài(ㄨㄞˋ)
1、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:外边。外因。里应(yìng)外合。外行(háng)。
2、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外国。外路(同“外地”)。外族。外省。外星人。
3、指“外国”:外域。外宾。外商。
4、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:外公。外婆。外甥。
5、称岳父母:外父。外姑(岳母)。
6、称丈夫:外子(亦指非婚生之子)。
7、关系疏远的:外人。
8、对正式的而言,指非正式的:外号(绰号)。外史(指正史以外的野史、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)。外传(zhuàn)。
9、传统戏剧角色名:外旦。外末。外净。
基本字义
壝wéi(ㄨㄟˊ)
1、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:“掌设王之社壝。”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