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廷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外廷』
拼音:wài tíng
注音:ㄨㄞˋ ㄊ一ㄥˊ
解释:
1.亦作"外庭"。
2.国君听政的地方。对内廷﹑禁中而言。也借指朝臣。
古代诗词
宋代.王安石.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:「赐篚外廷纷锦绣,燕庖中禁续薪樵。」
宋代.王安石.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:「呼门初起外廷臣,秀气棱棱动搢绅。」
明代.于慎行.双林寺歌:「外廷稍引三公势,内禁亲操六玺权。」
宋代.苏轼.太皇太后阁六首:「外廷已拜枭羹赐,应助吾君去不仁。」
明代.赵滂.赠吕仲善之北平搜访遗事:「国书不使外廷传,翰林青简空如玉。」
基本字义
外wài(ㄨㄞˋ)
1、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:外边。外因。里应(yìng)外合。外行(háng)。
2、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外国。外路(同“外地”)。外族。外省。外星人。
3、指“外国”:外域。外宾。外商。
4、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:外公。外婆。外甥。
5、称岳父母:外父。外姑(岳母)。
6、称丈夫:外子(亦指非婚生之子)。
7、关系疏远的:外人。
8、对正式的而言,指非正式的:外号(绰号)。外史(指正史以外的野史、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)。外传(zhuàn)。
9、传统戏剧角色名:外旦。外末。外净。
基本字义
廷tíng(ㄊ一ㄥˊ)
1、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:朝(cháo)廷。宫廷。廷杖。廷试(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)。廷对(a.在朝廷中当众对答;b.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