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功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土功』
拼音:tǔ gōng
注音:ㄊㄨˇ ㄍㄨㄥ
解释:指治水﹑筑城﹑建造宫殿等工程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赠友五首:「盛夏兴土功,方春剿人命。」
唐代.刘宪.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:「土功昔云盛,人英今所求。」
唐代.沈佺期.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:「当极土功壮,安知人力烦。」
唐代.苏拯.明禁忌:「四面兴土功,四时妨农事。」
宋代.方回.治圃杂书二十首:「土功恐难极,莫可且随宜。」
基本字义
土tǔ(ㄊㄨˇ)
1、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黄土。
2、疆域:国土。领土。
3、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
4、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
5、不合潮流:土气。
6、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
7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8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
9、姓。
基本字义
功gōng(ㄍㄨㄥ)
1、劳绩,成绩,与“过”相对:功勋。功绩。论功行赏。徒劳无功。功德无量(liàng)。功成不居(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)。
2、成就,成效:成功。功能。功亏一篑。事半功倍。急功近利。
3、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,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:功率。
4、本领,能耐:功夫。功底。功力(a.功夫和力量;b.功效)。功到自然成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