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土门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土门』

拼音:tǔ mén

注音:ㄊㄨˇ ㄇㄣˊ

解释:东突厥第一代可汗名土门。也写作吐门。意为"万夫长"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杜甫.垂老别:「土门壁甚坚,杏园度亦难。」
唐代.杜甫.飞仙阁:「土门山行窄,微径缘秋毫。」
唐代.贾岛.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:「出入土门偏,秋深石色泉。」
宋代.苏轼.雪浪石:「千峰右卷矗牙帐,崩崖凿断开土门。」
宋代.苏轼.紫团参寄王定国:「谽谺土门口,突兀太行顶。」

基本字义

tǔ(ㄊㄨˇ)

1、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黄土。

2、疆域:国土。领土。

3、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

4、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

5、不合潮流:土气。

6、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

7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
8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

9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门(門)mén(ㄇㄣˊ)

1、建筑物的出入口,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:门儿。门口。开门见山。

2、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:电门。

3、途径,诀窍:门径。门道儿。

4、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亦指一般的家庭:门第。门风。门婿。长(zhǎng)门长子。

5、事物的分类:分门别类。

6、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:教门。门徒。

7、量词:一门大炮。

8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安土乐业 安土重旧 安土重居 安土重迁 半截入土 不服水土 本乡本土 簸土扬沙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