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茅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土茅』
拼音:tǔ máo
注音:ㄊㄨˇ ㄇㄠˊ
解释:"土阶茅屋"的省称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四锡.秋怀:「土茅路远催先贡,霜稻天晴趁早收。」
明代.张萱.过潜岳望天柱峰:「呼吸可能通帝座,土茅曾此奠侯封。」
明代.庞嵩.寒食:「肉食土茅遗割股,蛰蛇风雨愤龙升。」
明代.张吉.孝庙挽章二首 其一:「狂僧腐竖殷鈇锧,故老元勋席土茅。」
清代.刘廷楠.题仲柘庵海天一览图:「或若神山隐岧峣,或若岛夷分土茅。」
基本字义
土tǔ(ㄊㄨˇ)
1、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黄土。
2、疆域:国土。领土。
3、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
4、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
5、不合潮流:土气。
6、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
7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8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
9、姓。
基本字义
茅máo(ㄇㄠˊ)
1、多年生草本植物,春季先开花,后生叶,花穗上密生白毛。根茎可食,亦可入药。叶可编蓑衣(亦称“白茅”):茅草。茅庐。茅舍。名列前茅(喻名次列在前面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