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缶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土缶』
拼音:tǔ fǒu
注音:ㄊㄨˇ ㄈㄡˇ
解释:一种瓦器。圆腹小口有盖,用以汲水或盛流质,也可用作打击乐器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吴泳.梁父吟:「用则宗彝在东序,不用土缶埋汾阴。」
宋代.梅尧臣.依韵酬永叔再示:「邻邦或有寄嘉酿,瓦罂土缶盛玻璃。」
宋代.元在庵主.石堂歌:「吾斲石堂无变怪,土缶瓦鼓闲游戏。」
宋代.彭龟年.土缶:「土缶寡讥诮,白譬多瑕疵。」
明代.王世贞.秦女卷衣曲:「耐向民间击土缶,难同贵邸伴吹箫。」
基本字义
土tǔ(ㄊㄨˇ)
1、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黄土。
2、疆域:国土。领土。
3、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
4、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
5、不合潮流:土气。
6、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
7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8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
9、姓。
基本字义
缶fǒu(ㄈㄡˇ)
1、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