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豹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土豹』
拼音:tǔ bào
注音:ㄊㄨˇ ㄅㄠˋ
解释:
1.兽类。猞猁孙的别名。
2.鸟类。鵟的别名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释明辩.自赞三首:「土豹长老,悟处敲譊。」
明代.朱有燉.元宫词(一百三首):「比胛裁成土豹皮,着来暖胜黑貂衣。」
明代.王世贞.月夜登曲岩由竹林下山家观屏岩丙洞入阳谷作:「土豹吠寥阒,天鸡破鸿濛。」
宋代.释慧空.和灵空见赠 其一:「跨海铁牛真有力,依山土豹敢言威。」
宋代.释明辩.自赞三首 其一:「土豹长老,悟处敲誵。」
基本字义
土tǔ(ㄊㄨˇ)
1、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黄土。
2、疆域:国土。领土。
3、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
4、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
5、不合潮流:土气。
6、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
7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8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
9、姓。
基本字义
豹bào(ㄅㄠˋ)
1、哺乳动物,能上树,常捕食鹿、羊、猿猴等,毛皮可制衣、褥:豹头环眼(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)。未窥全豹。
2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