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质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土质』
拼音:tǔ zhì
注音:ㄊㄨˇ ㄓˋ
解释:土壤的性质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杜甫.郑典设自施州归:「乃闻风土质,又重田畴辟。」
清代.陈曾寿.小楼 其六:「百年尘土质,何日复归休。」
明代.顾璘.宴守溪相国园亭二首 其二:「自惭尘土质,聊尔奉琴尊。」
清代.端木国瑚.河间汉君子馆砖为苗仙露作:「苗君手拓细临窗,土质霜华墨沈浓。」
基本字义
土tǔ(ㄊㄨˇ)
1、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黄土。
2、疆域:国土。领土。
3、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
4、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
5、不合潮流:土气。
6、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
7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8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
9、姓。
基本字义
质(質)zhì(ㄓˋ)
1、本体,本性:物质。流质(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)。实质。质言(实言)。沙质。本质。质点。品质。性质。素质。资质。
2、朴素,单纯:质朴。质直。
3、问明,辨别,责问:质疑。质问。质询。对质。
4、抵押或抵押品:人质。
5、同“贽”,礼物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