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鼗鼓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鼗鼓』

拼音:táo gǔ

注音:ㄊㄠˊ ㄍㄨˇ

解释:有柄的小鼓。以木贯之,摇之作声。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。亦指鼗鼓之声。

古代诗词

明代.无名.郊庙歌辞·周宗庙乐舞辞·禋顺:「振其鼗鼓,洁以铏羹。」
宋代.程公许.谢新胥口监生赵立之:「鲁壁峄碑远莫睹,艰哉河流讯鼗鼓。」
先秦.诗经.商颂 那:「猗与那与,置我鼗鼓。」
明代.解缙.泰和普阁寺壁颜辉画:「胡奴金童发拳曲,鼗鼓声喧叫万回。」
元代.唐桂芳.题村田乐图:「手持鼗鼓声鼕鼕,何异击壤歌尧风。」

基本字义

táo(ㄊㄠˊ)

1、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,有柄,执柄摇动时,两耳双面击鼓作响。俗称“拨浪鼓”。

基本字义

gǔ(ㄍㄨˇ)

1、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è)。鼓角(jiǎo)。大鼓。

2、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

3、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

4、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

5、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

6、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悬鼗建铎 败鼓之皮 敝鼓丧豚 布鼓雷门 打边鼓 打当面鼓 櫜弓卧鼓 大张旗鼓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