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尺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腾尺』
拼音:téng chǐ
注音:ㄊㄥˊ ㄔˇㄔㄜˇ
解释:谓作文。尺﹐指长约一尺的帛素或简牍﹐古代用以写字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尹直卿.寿俞尚书七十九:「稳击三千水,高腾尺五天。」
清代.顾贞观.金缕曲 寄吴伯成,喜龙光塔工告竣:「腾尺木,素怀展。」
基本字义
腾(騰)téng(ㄊㄥˊ)
1、奔跑,跳跃:腾骧。奔腾。欢腾。腾跃。腾越。
2、上升:腾空。腾云驾雾。升腾。飞腾。飞黄腾达。
3、空出来,挪移:腾退。腾个地方。
4、词尾,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(读轻声):翻腾。折腾。
基本字义
尺chǐ(ㄔˇ)
1、中国市制长度单位(亦称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汉时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长的白绢,借指小画幅;b.书信)。尺短寸长。尺牍。
2、量长度的器具:竹尺。
3、像尺的东西:铁尺。仿尺。戒尺。
4、形容微少或短小:尺布。咫尺天涯。
其他字义
尺chě(ㄔㄜˇ)
1、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