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塞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唐塞』
拼音:táng sāi
注音:ㄊㄤˊ ㄙㄞㄙㄞˋㄙㄜˋ
解释:搪塞。谓敷衍应付。
古代诗词
元代.吴莱.得大人书喜闻秋末自散不剌复回大都赋寄宣彦高:「金微驻跸踰唐塞,铁勒鸣弰接汉畿。」
近义词:塞责
反义词:负责
基本字义
唐táng(ㄊㄤˊ)
1、夸大,虚夸:荒唐。唐大无验。
2、空,徒然:功不唐捐(功夫不白费)。
3、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,尧所建。
4、朝代名:唐代。唐诗。唐僧。唐人。唐三彩。后唐。
5、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。
6、古同“螗”,指蝉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塞sāi(ㄙㄞ)
1、堵,填满空隙:堵塞漏洞。塞尺。塞规。
2、堵住器物口的东西:活塞。塞子。
其他字义
塞sài(ㄙㄞˋ)
1、边界上险要地方:要塞。关塞。塞外。边塞。塞翁失马。
其他字义
塞sè(ㄙㄜˋ)
1、义同(一),用于若干书面语词:闭塞。阻塞。搪塞。塞责。顿开茅塞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