苔笺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苔笺』
拼音:tái jiān
注音:ㄊㄞˊㄊㄞ ㄐ一ㄢ
解释:以苔纸制成的笺纸。
古代诗词
宋代.仇远.眼儿媚:「苔笺醉草调清平。」
宋代.黄廷璹.琐窗寒:「清宫丽羽,漫有苔笺题满。」
宋代.柳永.凤衔杯:「想初襞苔笺,旋挥翠管红窗畔。」
宋代.张炎.声声慢:「但醉里,把苔笺重谱,不许春知。」
基本字义
苔tái(ㄊㄞˊ)
1、隐花植物的一类,根、茎、叶的区别不明显,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:青苔。苔藓。苔原。
其他字义
苔tāi(ㄊㄞ)
1、〔舌苔〕舌头上面的垢腻,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,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。
基本字义
笺(箋)jiān(ㄐ一ㄢ)
1、注释:笺注。
2、小幅华贵的纸张,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:便笺。信笺。
3、书信:笺札。笺牍。华笺。
4、文体名,书札、奏记一类:笺奏。奏笺(多呈皇后、太子、诸王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