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麟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白麟』
拼音:bái lín
注音:ㄅㄞˊ ㄌ一ㄣˊ
解释:
1.亦作"白驎"。白色的麒麟。古代以为祥瑞。
2.古代郊庙歌曲名。
古代诗词
唐代.顾况.曲龙山歌:「九仙傲倪折五芝,翠凤白麟回异道。」
唐代.黄滔.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宁二年:「贵臣歌咏日,皆作白麟看。」
唐代.元稹.代曲江老人百韵:「 池籞呈朱雁,坛场得白麟。」
南北朝.庾信.周宗庙歌 皇夏:「铙歌见白麟。」
宋代.白珽.续演雅十诗:「西狩获白麟,至死意不吐。」
基本字义
白bái(ㄅㄞˊ)
1、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:白色。白米。
2、明亮:白昼。白日做梦。
3、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
4、纯洁:一生清白。白璧无瑕。
5、空的,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
6、没有成就的,没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说。
7、没有付出代价的:白吃白喝。
8、陈述:自白。道白(亦称“说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
9、与文言相对:白话文。
10、告语:告白(对公众的通知)。
11、丧事:红白喜事(婚事和丧事)。
12、把字写错或读错:白字(别字)。
13、政治上反动的:白匪。白军。
14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:白族。白剧。
15、姓。
基本字义
麟lín(ㄌ一ㄣˊ)
1、〔麒麟〕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,像鹿,全身有鳞甲,有尾。古代以其象征祥瑞,亦用来喻杰出的人物。简称“麟”,如“凤毛麟角”,“麟凤龟龙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