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虏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白虏』
拼音:bái lǔ
注音:ㄅㄞˊ ㄌㄨˇ
解释:东晋时秦人对鲜卑的蔑称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晁公溯.感事三首:「深知白虏心轻汉,终倚黄旗运在吴。」
明代.郭之奇.前燕二主后燕二主西燕二主北燕二主南燕二主附冯跋冯弘:「白虏重来五将出,鱼羊食人人似烟。」
清代.于式枚.秦中怀古 其三:「栖凤何年来白虏,伏龙从古护皇图。」
基本字义
白bái(ㄅㄞˊ)
1、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:白色。白米。
2、明亮:白昼。白日做梦。
3、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
4、纯洁:一生清白。白璧无瑕。
5、空的,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
6、没有成就的,没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说。
7、没有付出代价的:白吃白喝。
8、陈述:自白。道白(亦称“说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
9、与文言相对:白话文。
10、告语:告白(对公众的通知)。
11、丧事:红白喜事(婚事和丧事)。
12、把字写错或读错:白字(别字)。
13、政治上反动的:白匪。白军。
14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:白族。白剧。
15、姓。
基本字义
虏(虜)lǔ(ㄌㄨˇ)
1、俘获:虏获。俘虏。(a.打仗时捉住敌人;b.打仗时捉住的敌人)。
2、俘获的人。
3、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