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攘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安攘』
拼音:ān rǎng
注音:ㄢ ㄖㄤˇ
解释:谓排除祸患,使天下安定。
古代诗词
明代.汤显祖.万侍御赴判剑州过金陵有赠:「安攘余上策,驾御失雄猜。」
清代.陈恭尹.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 其七:「安攘举世俱无策,桃李公门别有蹊。」
明代.董其昌.赠总漕王宪葵中丞三首 其一:「神京汤沐资安攘,天下咽喉属挽漕。」
清代.张之洞.谒胡文忠公祠 其二:「安攘未竟公遗憾,侥福英灵傥有知。」
明代.林俊.寄金蓉溪司马:「西夏安攘经国计,内廷献纳荩臣私。」
基本字义
安ān(ㄢ)
1、平静,稳定:安定。安心。安宁。安稳。安闲。安身立命。安邦定国。
2、使平静,使安定(多指心情):安民。安慰。安抚。
3、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:心安。安之若素(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,毫不在意)。
4、没有危险,不受威协:平安。转危为安。
5、装设:安置。安家立业。
6、存着,怀着(某种念头,多指不好的):他安的什么心?
7、疑问词,哪里:安能如此?
8、姓。
基本字义
攘rǎng(ㄖㄤˇ)
1、侵夺,偷窃:攘羊(指暴露亲人的过失,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中的“耳父攘攘,而子证之”)。攘夺。攘窃。攘善(掠人之美)。
2、推,排斥:攘斥。攘除。攘夷(抵御外国侵略)。
3、烦乱:攘攘(纷乱)。扰攘。
4、捋:攘袂。攘臂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