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科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八科』
拼音:bā kē
注音:ㄅㄚ ㄎㄜ
解释: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。唐代取士科目甚多﹐有秀才﹑明经﹑开元礼﹑三传﹑史﹑进士﹑明法﹑书学﹑算学及童子等科。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中·员半千》:"上元初﹐应八科举﹐授武陟尉。"八科﹐即指诸科中的八种。宋初以九经﹑五经﹑开宝通礼﹑三礼﹑三传﹑三史﹑学究、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。见宋王应麟《小学绀珠·制度》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:「惆怅八科残四在,两人荣闹两人闲。」
宋代.王洋.挽玉山詹教授:「文中八科名益重,魂归千里命尤难。」
宋代.李洪.送徐致州交代赐第归亲庭:「君才端合连八科,丽藻明玑美无价。」
元代.梁寅.送江西省照磨王志刚考试湖广:「十八科名资化笔,三千才子服英声。」
基本字义
八bā(ㄅㄚ)
1、数名,七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捌”代):八面玲珑。八卦(《周易》中的八种基本图形)。
基本字义
科kē(ㄎㄜ)
1、动植物的分类单位:狮子属于猫科。槐树是豆科。
2、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:科室。财务科。
3、学术或专业的类别:科目。学科。文科。外科。
4、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:科举。科甲。科第。登科。
5、判定(刑罚):科处(chù)。科罚。
6、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:笑科。科白。
7、古同“棵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