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龙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八龙』
拼音:bā lóng
注音:ㄅㄚ ㄌㄨㄥˊ
解释:
1.神话中的八匹龙马。
2.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。
3.称东汉荀淑八子。《后汉书.荀淑传》:"有子八人:俭﹑绲﹑靖﹑焘﹑汪﹑爽﹑肃﹑专,并有名称,时人谓之八龙。"李贤注:"'专',本或作'敷'。"后以称扬人家子弟或弟兄。
4.传说中的伏羲兄弟八人﹐世号八龙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包何.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(一作生日):「荀氏八龙唯欠一,桓山四凤已过三。」
唐代.岑参.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:「门瞻驷马贵,时仰八龙名。」
唐代.陈陶.续古二十九首:「周穆恣游幸,横天驱八龙。」
唐代.贯休.杜侯行:「德门钟秀光盛时,三虎八龙皆世瑞。」
唐代.贯休.少监三首:「八龙三虎森如也,万古千秋瑞圣唐。」
基本字义
八bā(ㄅㄚ)
1、数名,七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捌”代):八面玲珑。八卦(《周易》中的八种基本图形)。
基本字义
龙(龍)lóng(ㄌㄨㄥˊ)
1、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2、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
3、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4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