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胡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跋胡』
拼音:bá hú
注音:ㄅㄚˊ ㄏㄨˊ
解释:见"跋胡疐尾"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杜甫.大历三:「鹿角真走险,狼头如跋胡。」
元代.王逢.奉寄赵伯器参政尹时中员外五十韵:「跋胡狼曷备,毒尾虿难撄。」
宋代.吕本中.闻南寇已平欢快之甚作诗五十韵:「侧转骥絷足,往还狼跋胡。」
元代.王恽.谒武惠鲁公林墓四十韵:「试图援手助,潜有跋胡妨。」
基本字义
跋bá(ㄅㄚˊ)
1、翻山越岭:跋涉。
2、踩,践踏:跋前踬后(喻进退两难)。
3、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说明写作经过、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:跋文。跋语。序跋。
基本字义
胡(鬍)hú(ㄏㄨˊ)
1、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2、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黄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3、乱,无道理:胡来。胡闹。胡吹。胡言乱语。
4、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胡不归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
5、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胡须。
6、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
7、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
8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