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氅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白氅』
拼音:bái chǎng
注音:ㄅㄞˊ ㄔㄤˇ
解释:
1.古代卫士穿的以白羽为饰的披风。
2.指道士穿的羽衣。
古代诗词
明代.张紞.赠周玄初尊师:「紫箫吹月鸾双舞,白氅披云鹤共闲。」
明代.刘崧.题和靖观梅图:「处士娟娟白氅衣,松门石径转依微。」
元代.张昱.邵庵虞先生为张伯雨赋四诗,开元宫道士章心远求追次其韵,伯雨画像:「此画茅山第几真,翛然白氅鹤翎新。」
明代.陶安.首尾吟七首 其五:「山阁松风贞白氅,野窗梅月杜陵衾。」
明代.黄衷.王岱麓中丞以诗见贻次韵奉答五首 其四:「白氅来时服,青箱旧日书。」
基本字义
白bái(ㄅㄞˊ)
1、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:白色。白米。
2、明亮:白昼。白日做梦。
3、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
4、纯洁:一生清白。白璧无瑕。
5、空的,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
6、没有成就的,没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说。
7、没有付出代价的:白吃白喝。
8、陈述:自白。道白(亦称“说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
9、与文言相对:白话文。
10、告语:告白(对公众的通知)。
11、丧事:红白喜事(婚事和丧事)。
12、把字写错或读错:白字(别字)。
13、政治上反动的:白匪。白军。
14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:白族。白剧。
15、姓。
基本字义
氅chǎng(ㄔㄤˇ)
1、大衣,外套:大氅。
2、古代指一种像鹤的水鸟的羽毛,用以做衣服和仪仗中的旗幡:鹤氅。戈氅。戟氅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