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百舌鸟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百舌鸟』

拼音:bǎi shé niǎo

注音:ㄅㄞˇ ㄕㄜˊ ㄋ一ㄠˇ

解释:鸟名。又名乌鸫。益鸟。喙尖﹐毛色黑黄相杂﹐鸣声圆滑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方回.早起:「争鸣百舌鸟,各占一枝花。」
宋代.洪咨夔.百舌:「飞上三足鸟,唤起百舌鸟。」
宋代.洪咨夔.百舌:「飞上三足乌,唤起百舌鸟。」
清代.胤禛.织图二十三首 其二 二眠:「百舌鸟初鸣,再眠蚕在箔。」

基本字义

bǎi(ㄅㄞˇ)

1、数名,十个十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佰”代):百步穿杨。百儿八十。百分比。

2、喻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姓(人民)。百般。百炼成钢。百无聊赖。百废俱兴(xīng)。

基本字义

shé(ㄕㄜˊ)

1、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:舌头。舌耕(a.指读书勤奋;b.旧时学者授徒,依口说谋生,好像农夫耕田得粟)。唇枪舌剑。

2、语言辩论的代称:舌战(激烈议论)。

3、像舌头的东西:帽舌。火舌。

4、铃或释中的锤。

5、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。

基本字义

鸟(鳥)niǎo(ㄋ一ㄠˇ)

1、脊椎动物的一纲,温血卵生,全身有羽毛,后肢能行走,前肢变为翅,一般能飞:鸟类。候鸟。益鸟。鸟语花香。

中英翻译

翻译:woodchat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百端待举 百端交集 百锻千炼 百堕俱举 百二关河 百二河山 百二金瓯 百二山川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