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鼍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白鼍』
拼音:bái tuó
注音:ㄅㄞˊ ㄊㄨㄛˊ
解释:白色的鼍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黄庭坚.廖袁州次韵见答并寄黄靖国再生传次韵寄之:「传闻治境无戾虎,更道丰年鸣白鼍。」
唐代.李贺.黄家洞:「山潭晚雾吟白鼍,竹蛇飞蠹射金沙。」
唐代.张籍.杂歌谣辞·白鼍鸣:「天欲雨,有东风,南溪白鼍鸣窟中。」
元代.杨维桢.湖龙姑曲:「白鼍竖尾月中泣,倒卷君山轻一粒。」
宋代.晁公溯.今秋久雨至八月望夕始晴月色尤清澈可爱置酒:「白鼍十日鸣空山,雨师乘云呼不还。」
基本字义
白bái(ㄅㄞˊ)
1、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:白色。白米。
2、明亮:白昼。白日做梦。
3、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
4、纯洁:一生清白。白璧无瑕。
5、空的,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
6、没有成就的,没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说。
7、没有付出代价的:白吃白喝。
8、陈述:自白。道白(亦称“说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
9、与文言相对:白话文。
10、告语:告白(对公众的通知)。
11、丧事:红白喜事(婚事和丧事)。
12、把字写错或读错:白字(别字)。
13、政治上反动的:白匪。白军。
14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:白族。白剧。
15、姓。
基本字义
鼍(鼉)tuó(ㄊㄨㄛˊ)
1、爬行动物,吻短,体长二米多,背部、尾部均有鳞甲。穴居江河岸边,皮可以蒙鼓。亦称“扬子鳄”、“鼍龙”、“猪婆龙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