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橘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包橘』
拼音:bāo jú
注音:ㄅㄠ ㄐㄨˊ
解释:橘子的一种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黄庭坚.次韵奉送公定:「南页尚包橘,汉滨莫大随。」
宋代.欧阳修.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:「御岁畜蹲鸱,馈客荐包橘。」
宋代.陈舜俞.山中咏橘长咏:「包橘古云美,扬州地所宜。」
宋代.葛立方.闻我师大捷骑宵遁上时宰五十韵:「请和包橘诈,归地反膏腴。」
清代.朱彝尊.谒大禹陵:「筵谁包橘柚,隧或守熊罴。」
基本字义
包bāo(ㄅㄠ)
1、用纸、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:包装。包饺子。
2、包好了的东西:邮包。背(bèi)包。
3、装东西的袋:书包。皮包。
4、容纳在内,总括在一起:包括。包举(总括)。包容。包涵。包罗万象。无所不包。
5、总揽,负全责:包销。包揽。
6、保证:包赔。包在我身上。
7、约定的,专用的:包饭。包工。
8、围:包围。包剿。
9、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:包子。糖包儿。
10、身体上肿起的疙瘩:脓包。
11、姓。
基本字义
橘jú(ㄐㄨˊ)
1、常绿乔木,果实称“橘子”,多汁,味酸甜可食。种子、树叶、果皮均可入药:橘红。橘络。橘黄色。橘化为枳(喻人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