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包子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包子』

拼音:bāo zi

注音:ㄅㄠ ㄗ

解释:
1.食品,用菜、肉或糖等做馅儿,多用发面做皮,包成后,蒸熟。
2.冶炼金属时盛金属溶液的器具。

精选例句

1、徐凤年握住包子,纹丝不动。
2、肉包子打狗,一去不回头啊!
3、谁跟你说伤心一定要有什么表情的,哪怕是安静的吃着包子喝着豆浆突然心口疼喊了声,那是真伤心。
4、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,妙处却在包子皮,半发半不发,薄厚适度,制作上颇有技巧,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,得其仿佛,已经很难得了。
5、老道人敲了敲小麒麟真人的脑袋,弯腰拿起包子递给世子殿下,读书看逐鹿,书中得几分,逐鹿失几分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孟浩然.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:「府掾有包子,文章推贺生。」
元代.马钰.清心镜 戒掉粉洗面:「吃素签、包子假鼋,甚道家体面。」
宋代.释延寿.山居诗:「疏疏雨趁归巢鸟,密密烟藏包子猿。」
宋代.赵佶.宫词 其三十六:「掖庭荣庆诞弥初,包子均分尽乐胥。」

基本字义

bāo(ㄅㄠ)

1、用纸、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:包装。包饺子。

2、包好了的东西:邮包。背(bèi)包。

3、装东西的袋:书包。皮包。

4、容纳在内,总括在一起:包括。包举(总括)。包容。包涵。包罗万象。无所不包。

5、总揽,负全责:包销。包揽。

6、保证:包赔。包在我身上。

7、约定的,专用的:包饭。包工。

8、围:包围。包剿。

9、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:包子。糖包儿。

10、身体上肿起的疙瘩:脓包。

11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zǐ(ㄗˇ)

1、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
2、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

3、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

4、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

5、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

6、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

7、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

8、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

9、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
10、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

11、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

12、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

13、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

14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包羞忍耻 包羞忍辱 包举宇内 包揽词讼 包罗万象 包罗万有 包办代替 包藏祸心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