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闱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北闱』
拼音:běi wéi
注音:ㄅㄟˇㄅㄟˋ ㄨㄟˊ
解释:
1.明堂的北门。
2.明清科举制对顺天(今北京市)乡试的通称。
古代诗词
清代.陈恭尹.呈黄文宗予望二首 其一:「三度北闱司藻鉴,二年南海纪文风。」
明代.黄廷用.赠谏议李一吾之任留都:「北闱疏乞过南省,喜得司仍献纳存。」
清代.袁绶.夜读示两儿:「来岁试北闱,但愿鱼烧尾。」
基本字义
北běi(ㄅㄟˇ)
1、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:北方。北辰(古书指北极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与“南下”相对)。北极星(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,人常靠它辨别方向)。北国(指中国北部)。
2、打了败仗往回逃:败北。
其他字义
北bèi(ㄅㄟˋ)
1、古同“背”,违背,违反。
基本字义
闱(闈)wéi(ㄨㄟˊ)
1、古代宫室两侧的小门。
2、后妃居处:宫闱。
3、父母居室:庭闱。
4、科举时代称试院:春闱。秋闱。闱墨(清代每届乡试会试的试卷,由礼部选定录取的文章,编刻成书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