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斑笋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斑笋』

拼音:bān sǔn

注音:ㄅㄢ ㄙㄨㄣˇ

解释:斑竹的笋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杜牧.长安送友人游湖南:「青梅繁枝低,斑笋新梢短。」
宋代.黄庭坚.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:「归到宜春问春事,斑斑笋竿蕨破拳。」
宋代.司马光.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:「园夫遮道白何事,栀子花开斑笋行。」
宋代.戴表元.奉化城西三溪口:「青林白石三溪口,斑笋黄梅四月头。」
宋代.钟明.书义倡传后:「无情湘水自东注,至今斑笋盈江隅。」

基本字义

bān(ㄅㄢ)

1、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:斑点。斑纹。斑斓。雀斑。斑秃。斑白。斑竹。斑驳(色彩错落)。管中窥豹,可见一斑(喻从看到的一部分,推测全貌)。

基本字义

sǔn(ㄙㄨㄣˇ)

1、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、芽,又称“竹笋”,可以做菜吃。可食用者主要有“毛竹笋”、“慈竹笋”、“麻竹笋”等。

2、竹子的青皮:笋席(用竹青编成的席子)。

3、古同“榫”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斑斑点点 斑驳陆离 斑衣戏彩 陆离斑驳 略窥一斑 略见一斑 可见一斑 窥见一斑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