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凘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冰凘』
拼音:bīng sī
注音:ㄅ一ㄥ ㄙ
解释:
1.亦作"冰澌"。
2.解冻时流动的冰。
3.冰棱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陆游.之广都憩铁像院:「坐令手足柔,髭间失冰凘。」
宋代.梅尧臣.送建州通判沈太博:「声如冰凘下石滩,嚼啮碎玉遶齿寒。」
宋代.王令.原蝗:「去年冬温腊雪少,土脉不冻无冰凘。」
宋代.苏轼.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其五:「日出冰凘散水花,野梅官柳渐攲斜。」
基本字义
冰bīng(ㄅ一ㄥ)
1、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:冰块。冰凌。冰箱。冰窖。冰雕。冰封。冰球。冰镇。冰释(像冰一样融化,喻嫌隙、怀疑、误会等完全消除)。冰淇淋。
2、结晶成固体,呈结晶形的:冰糖。冰晶石。
3、使人感到寒冷:冰手冰脚。
4、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:把汽水冰上。
5、洁白明彻:冰绡。冰心。冰清玉洁。冰肌玉骨(a.形容妇女的皮肤;b.形容梅花的高洁)。
基本字义
凘sī(ㄙ)
1、解冻后随水流动的冰块:“流凘纷兮将来下。”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