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苾刍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苾刍』

拼音:bì chú

注音:ㄅ一ˋ ㄔㄨˊ

解释:
1.亦作"苾蒭"。
2.即比丘。本西域草名,梵语以喻出家的佛弟子。为受具足戒者之通称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贯休.再游东林寺作五首:「白薝卜花露滴滴,红苾刍草香濛濛。」
宋代.黄庭坚.代书:「惟思苾刍园,脱冠著袈裟。」
唐代.李章武.赠成都僧:「好去苾刍云水畔,何山松柏不青青。」
唐代.皮日休.北禅院避暑联句:「--皮日休日下洲岛清,烟生苾刍碧。」
明代.赵贞吉.过孟津次先己酉韵:「苾刍香座稳,平仲野阴凉。」

基本字义

bì(ㄅ一ˋ)

1、芳香:“椒兰芬苾,所以养鼻也。”

基本字义

刍(芻)chú(ㄔㄨˊ)

1、喂牲畜的草,亦指用草料喂牲口:刍秣(饲养牛马的草料)。反刍。

2、割草:刍荛(割草称“刍”,打柴称“荛”。指割草打柴的人。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)。刍言(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)。刍议(同“刍言”)。

3、草把:刍灵(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)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白饭青刍 飞刍挽粟 飞刍挽粮 飞刍挽粒 飞米转刍 飞刍转饷 反裘负刍 刍荛之见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