髀骨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髀骨』
拼音:bì gǔ
注音:ㄅ一ˋ ㄍㄨˇㄍㄨ
解释:
1.亦作"?骨"。
2.胯骨。
3.指股骨。
古代诗词
明代.瞿佑.有感:「肉生髀骨英雄老,金尽床头富贵迟。」
宋代.罗公升.秋夜观书:「双髀骨已满,揽镜犹故吾。」
宋代.欧阳修.岁暮书事:「跨鞍惊髀骨,数带减腰围。」
宋代.张耒.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:「只益颠毛脱,还从髀骨肥。」
宋代.员兴宗.寿虞丞相 其六:「三边骑火照桃林,髀骨浑惊岁月深。」
基本字义
髀bì(ㄅ一ˋ)
1、大腿,亦指大腿骨:髀肉复生(因长久不骑马,大腿肉又长起来了,形容长久安逸,无所作为)。
基本字义
骨gǔ(ㄍㄨˇ)
1、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
2、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
3、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
4、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
其他字义
骨gū(ㄍㄨ)
1、〔骨朵儿(duor)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
2、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