璧台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璧台』
拼音:bì tái
注音:ㄅ一ˋ ㄊㄞˊㄊㄞ
解释:《穆天子传》卷六:"天子乃为之台,是曰重璧之台。"郭璞注:"言台状如垒璧。"后用"璧台"形容华美的高台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八骏图:「璧台南与盛姬游,明堂不复朝诸侯。」
唐代.白居易.李夫人:「君不见穆王三日哭,重璧台前伤盛姬。」
宋代.晁端礼.鹧鸪天:「金屋暖,璧台春。」
唐代.李世民.喜雪:「照璧台圆月,飘珠箔穿露。」
唐代.上官仪.八咏应制二首:「雪花飘玉辇,云光上璧台。」
基本字义
璧bì(ㄅ一ˋ)
1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,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,亦可作饰物。
2、美玉的通称:璧人(即“玉人”,指容貌秀美的人)。璧日(像璧玉一样圆而亮的太阳)。璧月。
基本字义
台(臺、檯、颱)tái(ㄊㄞˊ)
1、高平的建筑物:亭台楼阁。
2、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台鉴。台甫。
3、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:井台。窗台。灯台。
4、量词:一台戏。
5、台湾省的简称:台胞。台币。
6、姓。
7、桌子、案子:写字台。
8、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称“台风”。
其他字义
台tāi(ㄊㄞ)
1、〔天台〕①山名,在中国浙江省;②地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