秉笏披袍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秉笏披袍』
拼音:bǐng hù pī páo
注音:ㄅ一ㄥˇ ㄏㄨˋ ㄆ一 ㄆㄠˊ
解释:秉:持;笏: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;披袍:身穿朝服。比喻作官。
基本字义
秉bǐng(ㄅ一ㄥˇ)
1、拿着,持:秉烛。
2、掌握、主持:秉正。秉公。
3、古代容量单位,一秉合十六斛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笏hù(ㄏㄨˋ)
1、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上面可以记事:朝(cháo)笏。“京兆尹郑叔则,怫然曳笏却立”。
基本字义
披pī(ㄆ一)
1、覆盖在肩背上:披星戴月。
2、穿戴:披挂。披甲。
3、打开,散开:披襟。披阅。披露(发表,公布,表露)。所向披靡。
4、劈开,裂开:竹竿披了。
基本字义
袍páo(ㄆㄠˊ)
1、中式长衣:袍子。长袍。旗袍。棉袍。皮袍。同袍(旧时军人相称)。袍泽(“袍”和“泽”均为古代衣服,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,如“袍袍之谊”、“袍袍故旧”)。
2、衣服的前襟:“反袂拭面,涕沾袍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