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俗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避俗』
拼音:bì sú
注音:ㄅ一ˋ ㄙㄨˊ
解释:
1.避世隐居。
2.指出家。
3.舍弃旧俗。参见"避俗趋新"。
精选例句
1、他受到长官的器重,前途看好,却倒行逆施,避俗隐居起来。
2、驷马喜门高,怎似莺花能避俗。
3、真正的雅倒不一定避俗,而是能在俗中见雅。
4、不要煞费苦心去避俗趋新,无论是对服饰或是朋友。
5、为散原体者,有一捷径,所谓避熟避俗是也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储嗣宗.入浮石山:「自惭非避俗,不敢问迷津。」
唐代.杜甫.遣兴二首:「陶潜避俗翁,未必能达道。」
唐代.杜甫.有客:「喧卑方避俗,疏快颇宜人。」
唐代.顾在镕.题玉芝双奉院:「犬随童子出,鸟避俗人飞。」
宋代.黄庭坚.次韵徐仲车喜董元达访之作南郭篇四韵:「徐公虽避俗,对客辄粲然。」
基本字义
避bì(ㄅ一ˋ)
1、躲,设法躲开:避雨。避暑。避世。避讳。回避。避重就轻。避世绝俗。
2、防止:避免。避孕。避嫌。避雷针。
基本字义
俗sú(ㄙㄨˊ)
1、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:俗尚。风俗。习俗。约定俗成(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)。
2、大众化的,最通行的,习见的:俗名。俗语。俗曲。雅俗共赏。
3、趣味不高的,令人讨厌的:俗气。俗物。鄙俗。粗俗。庸俗。
4、凡世间,相对于仙佛僧道:俗人。世俗。僧俗。凡夫俗子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