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鞭牛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鞭牛』

拼音:biān niú

注音:ㄅ一ㄢ ㄋ一ㄡˊ

解释: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,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,象征春耕开始,以示丰兆,谓之"鞭牛"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杜荀鹤.贺顾云:「自惭乱世无知己,弟侄鞭牛傍陇耕。」
唐代.元稹.生春二十首:「鞭牛县门外,争土盖蚕丛。」
宋代.张耒.海州道中二首:「船中客觉天未明,谁家鞭牛登陇声。」
宋代.晁补之.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:「天雨不可期,且复鞭牛后。」

基本字义

biān(ㄅ一ㄢ)

1、驱使牲畜的用具,柔软像绳子:鞭杆。鞭长莫及。

2、用鞭子抽打:鞭打。鞭扑。鞭责。鞭策。

3、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:教鞭。

4、一种古代兵器,铁制有节,无锋刃:钢鞭。竹节鞭。

5、编连成串的爆竹:鞭炮。小鞭。

基本字义

niú(ㄋ一ㄡˊ)

1、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

2、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

3、喻固执或骄傲:牛气。

4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鞭辟近里 鞭辟入里 鞭辟向里 鞭辟着里 鞭不及腹 鞭长不及 鞭长不及马腹 鞭长驾远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