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尸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鞭尸』
拼音:biān shī
注音:ㄅ一ㄢ ㄕ
解释:
1.亦作"鞭尸"。
2.《史记.伍子胥列传》:"及吴兵入郢,伍子胥求昭王。既不得,乃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。"后遂以"鞕尸"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李白.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:「鞭尸辱已及,堂上罗宿莽。」
唐代.元稹.楚歌十首:「岂料奔吴士,鞭尸郢市门。」
宋代.释智圆.吴山庙诗:「报父既鞭尸,谏王仍杀身。」
宋代.梅尧臣.宣州杂诗二十首:「抉目观亡国,鞭尸失旧臣。」
宋代.鲍寿孙.伍子胥庙:「鞭尸生快怨,抉眼死遗忠。」
基本字义
鞭biān(ㄅ一ㄢ)
1、驱使牲畜的用具,柔软像绳子:鞭杆。鞭长莫及。
2、用鞭子抽打:鞭打。鞭扑。鞭责。鞭策。
3、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:教鞭。
4、一种古代兵器,铁制有节,无锋刃:钢鞭。竹节鞭。
5、编连成串的爆竹:鞭炮。小鞭。
基本字义
尸shī(ㄕ)
1、死人的身体:尸体。尸骸。僵尸。借尸还魂。
2、〔尸位〕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,如“尸尸素餐,“尸尸误国”。
3、古代祭祀时,代表死者受祭的人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