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祧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不祧』
拼音:bù tiāo
注音:ㄅㄨˋㄈㄡˇ ㄊ一ㄠ
解释:古代帝王的宗庙分家庙和远祖庙,远祖庙称祧。家庙中的神主,除始祖外,凡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中合祭;永不迁移的叫做"不祧"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张嵲.绍兴中兴上复古诗:「德盛不祧,祀事不忒。」
明代.李梦阳.袷祭颂述:「大哉九庙仪,亲尽敢不祧。」
明代.徐熥.高贤祠成荅屠使君 其三:「五世应难斩,千秋永不祧。」
清代.薛时雨.孟夏五日独游醉翁亭得诗四律留赠慧参和尚 其二:「大名岂藉亭为重,遗爱应如社不祧。」
近现代.李洸.自沙坪至杨梅山行 其三:「囊中自有青山在,小李渊源定不祧。」
基本字义
不bù(ㄅㄨˋ)
1、副词。
2、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、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、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其他字义
不fǒu(ㄈㄡˇ)
1、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基本字义
祧tiāo(ㄊ一ㄠ)
1、古代称远祖的庙。
2、承继先代:承祧。一子兼祧。
3、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:不祧之祖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