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二伏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二伏』

拼音:èr fú

注音:ㄦˋ ㄈㄨˊ

解释:中伏。

古代诗词

清代.屈大均.汪学博携饮罗湖 其三:「地控三洋海,人祠二伏波。」
清代.屈大均.雷阳曲 其八:「金钗竞叩三铜鼓,沉水齐薰二伏波。」

基本字义

èr(ㄦˋ)

1、数名:一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贰”代)。

2、双,比:独一无二。

3、两样,别的:二话。不二价。

基本字义

fú(ㄈㄨˊ)
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7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百二关河 百二河山 百二金瓯 百二山川 百二山河 别无二致 不擒二毛 不二法门

更多汉语词典: 裁夺 奉敬 诶诒 裁断 大枋 奉禄 奉和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