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不辨龙蛇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不辨龙蛇』

拼音:bù biàn lóng shé

注音:ㄅㄨˋㄈㄡˇ ㄅ一ㄢˋ ㄌㄨㄥˊ ㄕㄜˊ一ˊ

解释:辨:辨别,明察。是龙是蛇不加分辨。形容不分优劣,不识好坏。

古代诗词

元代.马致远.双调·夜行船:「纵荒坟横断碑,不辨龙蛇。」
明代.黎遂球.醉题斋壁二首 其二:「庄生任呼牛马,介子不辨龙蛇。」
明代.成鹫.初入鼎湖赋事:「大家稽首大法王,不辨龙蛇与缁素。」
明代.李孙宸.晚闻张大行将入涉冒夜先行四十里宿古驿驿已颓废在万山中:「颓墙不辨龙蛇影,怪石虚疑虎豹蹲。」

基本字义

bù(ㄅㄨˋ)

1、副词。

2、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3、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
4、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其他字义

fǒu(ㄈㄡˇ)

1、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
基本字义

biàn(ㄅ一ㄢˋ)

1、分别,分析,明察:辨别。辨认。辨析。辨正。辨识。明辨是非。

2、古代土地面积单位,九夫为一辨,七辨为一并。

基本字义

龙(龍)lóng(ㄌㄨㄥˊ)

1、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
2、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

3、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
4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shé(ㄕㄜˊ)

1、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:蛇蜕。蛇行。蛇蝎。蛇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蛇添足。

其他字义

yí(一ˊ)

1、〔委(wěi)蛇〕见“委2”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哀而不伤 爱博而情不专 爱不忍释 爱不释手 爱答不理 暧昧不明 安不忘危 鞍不离马,甲不离身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