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大龙湫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大龙湫』

拼音:dà lóng qiū

注音: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ㄌㄨㄥˊ ㄑ一ㄡㄐ一ㄠˇ

解释:在浙江省雁荡山马鞍岭西﹐是我国著名的大瀑布。水从高约190米的连云嶂凌空而下﹐白练飞泻﹐极为壮观。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。也称"龙湫"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楼钥.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:「大龙湫下听雷吼,白石岩头看日生。」
宋代.吴芾.送明老游雁荡五首:「叹我岂劳蝴蝶梦,羡师重到大龙湫。」
宋代.李洪.送莫子齐知温州十韵:「讙谣五马贵,题赏大龙湫。」
清代.屈大均.送人游雁荡 其二:「下注大龙湫,何峰多白练。」
清代.屈大均.仲秋五日客端州承太守王公招同诸公游七星岩分赋得秋字 其三:「石笋中通多地道,东西穿出大龙湫。」

基本字义

dà(ㄉㄚˋ)

1、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
2、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
3、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

4、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

5、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

6、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
7、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

8、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
9、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

其他字义

dài(ㄉㄞˋ)

1、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
2、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
其他字义

tài(ㄊㄞˋ)

1、古通“太”。

2、古通“泰”。

基本字义

龙(龍)lóng(ㄌㄨㄥˊ)

1、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
2、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

3、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
4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qiū(ㄑ一ㄡ)

1、水潭:“南有龙兮在山湫”。大龙湫(瀑布,在中国浙江省雁荡山)。

2、凉:“湫兮如风”。

其他字义

jiǎo(ㄐ一ㄠˇ)

1、低洼:湫隘(低湿狭小)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哀莫大于心死 八抬大轿 百事大吉 百年大计 百年大业 膀大腰圆 抱头大哭 勃然大怒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