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毳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鹅毳』
拼音:é cuì
注音:ㄜˊ ㄘㄨㄟˋ
解释:鹅绒;鹅毛。
古代诗词
宋代.苏辙.明日安厚卿强几圣复召饮醉次前韵:「风吹落片乱鹅毳,雨结细实骈明珠。」
宋代.黄裳.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七:「风前鹅毳落,秋后海潮回。」
宋代.朱松.记草木杂诗七首 其五 吉贝:「茸茸鹅毳净,一一野茧抽。」
清代.胡薇元.捣练子:「鹅毳被,病时熏。」
基本字义
鹅(鵝)é(ㄜˊ)
1、家禽,比鸭子大,颈长,喙扁阔,尾短,体白色或灰色,额部有肉质突起,雄的突起较大,颈长,脚大有蹼,善游水:白鹅。鹅毛。鹅卵石。鹅毛大雪。
基本字义
毳cuì(ㄘㄨㄟˋ)
1、〔毳毛〕医学上指人体表面除头发、阴毛、腋毛外,其他部位生的细毛。俗称“寒毛”。
2、鸟兽的细毛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