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蝗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飞蝗』
拼音:fēi huáng
注音:ㄈㄟ ㄏㄨㄤˊ
解释:蝗虫。身体灰褐色﹑黄褐色或绿色。常成群飞翔,吃禾本科农作物,大面积出现飞蝗,会造成严重的灾害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戴叔伦.屯田词:「新禾未熟飞蝗至,青苗食尽馀枯茎。」
宋代.黄庭坚.饮城南即事:「元城茂宰民父母,境不飞蝗河渡虎。」
宋代.陆游.初秋夜赋:「闻道河南北,飞蝗暗百州。」
宋代.陆游.雪作:「飞蝗扫地无遗种,瑞麦连云有两岐。」
宋代.苏轼.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今于潜令国华也圣俞:「宦游逢此岁年恶,飞蝗来时半天黑。」
基本字义
飞(飛)fēi(ㄈㄟ)
1、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:飞天(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)。飞跃。飞鸟。
2、在空中运动:飞雪。火箭飞向太空。
3、形容极快:飞驶。飞黄腾达(喻人骤然得志,官位升迁快)。
4、极,特别地:刀子飞快。
5、无根据的、无缘无故的:流言飞语。
6、像架在空中的形状:飞桥。飞阁。
7、感情的表达与传递:飞眼。
基本字义
蝗huáng(ㄏㄨㄤˊ)
1、〔蝗虫〕昆虫,种类很多,躯体绿色或黄褐色。咀嚼式口器,后足适于弹跳,常常成群飞翔,是农业害虫,亦称“蚂(mà)蚱”;简称“蝗”,如“蝗灾”,“灭蝗”。
中英翻译
翻译:migratory locust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