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伏念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伏念』

拼音:fú niàn

注音:ㄈㄨˊ ㄋ一ㄢˋ

解释:
1.谓退而自省。
2.伏,敬词;念,念及,想到。旧时致书于尊者多用之。
3.犹俯念,下念。谓在上者体察下情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王绩.晚年叙志示翟处士:「无谓退耕近,伏念已经秋。」
宋代.杨亿.狱多重囚:「铁锁银铛众,金科伏念频。」
宋代.穆修.秋浦会遇:「得情奚示喜,伏念不忘旬。」
宋代.李纲.次韵仲弟独游惠山古风:「方兹筑吾庐,跧伏念前眚。」
清代.黄遵宪.赤穗四十七义士歌:「伏念国亡君死实惟仇人由。」

基本字义

fú(ㄈㄨˊ)
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7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niàn(ㄋ一ㄢˋ)

1、惦记,常常想:惦念。怀念。念头(思想、想法)。悼念。念旧。念物。

2、心中的打算,想法,看法:意念。杂念。信念。

3、说,读,诵读:念白(戏剧道白)。念叨。念经。念书。

4、“廿”的大写。

5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不伏烧埋 不甘雌伏 发隐擿伏 伏龙凤雏 发奸擿伏 伏首贴耳 福倚祸伏 伏法受诛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