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子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番子』
拼音:fān zǐ
注音:ㄈㄢㄆㄢ ㄗˇ
解释:
1.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人。
2.明清时缉捕罪犯的差役。明代役长称档头,下有番子数人为干事。清代番子,由协领官统率,归刑司指使,司缉捕刑杖。另有户司番子,司照料贡物。
古代诗词
宋代.赵企.失调名:「威仪尽识汉君臣,衣冠已变番子。」
清代.孙原湘.半睡:「梅阴巳落更番子,豆蔻犹合百结包。」
明代.倪谦.和王廷器检讨夕宴李挥使东轩诗三十首 其二十四:「一曲清歌番子夜,百壶春酒醉新丰。」
明代.王廷相.姑苏行:「红衫惯作前溪绿,綵扇初番子夜篇。」
宋代.释居简.刘漫塘寄谢宜兴三诗属宜兴索和 其三:「鹤已几番子,棠仍千树阴。」
基本字义
番fān(ㄈㄢ)
1、遍数,次,回:三番五次。
2、轮流更代:轮番。更(gēng)番。
3、称外国的或外族的:番邦。番茄。番薯。
4、倍:产量翻了二番。
其他字义
番pān(ㄆㄢ)
1、〔番禺〕地名,在中国广东省。
基本字义
子zǐ(ㄗˇ)
1、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2、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
3、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
4、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
5、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
6、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
7、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
8、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
9、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10、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
11、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
12、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
13、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
14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